科研同儕影響力由美國續稱霸,但中國大陸入選比例達12%,正翻轉全球態勢
【2020年11月19日】全球領先的專業資訊服務提供者科睿唯安(Clarivate,NYSE:CCC),今(19)日公布「2020年高被引學者名錄」(Highly Cited Researchers)。這份備受矚目的名單每年都會選出對學術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研究人員,獲選者在過去10年曾發表了多篇高被引論文,這些論文在Web of Science引文平台中的被引用次數在同學科文章中排名前1%,而台灣今年總計有12位本土學者入選。
科睿唯安台灣總經理范永銀表示:「有多位學者已連續多年入選,他們的研究領域包含了綠色科技及能源、二維材料、拓樸材料、癌症醫療等多元面向,對於拓展知識前沿、創新和進步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我們期待更多的優秀台灣學者與全球頂尖研究人員,持續透過科學研究的創新成果改善人類生活。」
2020年高被引學者台灣本土研究人員獲選名單(依中文姓名筆畫順序):
姓名 |
學科領域 |
第一通訊機構 |
第二通訊機構 |
李奕賢 Yi-Hsien Lee |
跨領域 |
國立清華大學 |
|
李連忠 Lain-Jong Li |
材料科學 |
長庚大學 |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Sydney, Australia |
林新 Hsin Lin |
物理學 |
中央研究院 |
|
姚任之 Jen-Chih Yao |
數學 |
中國醫藥大學 |
國立中山大學 |
張泰榕 Tay-Rong Chang |
物理學 |
國立成功大學 |
|
張嘉修 Jo-Shu Chang |
跨領域 |
東海大學 |
國立成功大學 |
陳浩銘 Hao Ming Chen |
跨領域 |
國立臺灣大學 |
|
陳維新 Wei-Hsin Chen |
工程學 |
國立成功大學 |
東海大學 |
黃信銘 Shin-Ming Huang |
物理學 |
國立中山大學 |
|
楊志新 James Chih-Hsin Yang |
臨床醫學 |
國立臺灣大學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癌醫中心醫院 |
劉如熹 Ru-Shi Liu |
跨領域 |
國立臺灣大學 |
|
鄭弘泰 Horng-Tay Jeng |
物理學 |
國立清華大學 |
中央研究院 |
高被引學者名錄的遴選與研究方法以Web of Science資料庫為基礎,透過旗下機構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書目計量專家所進行的資料分析,並針對科學界菁英所屬的國家與研究機構進行統計。ISI資深引文分析師David Pendlebury表示:「在知識的競賽裡,人才是最基本的資本,而這份名單就是以論文被引用次數為衡量標準,表揚對研究社群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傑出人員。」
科睿唯安《2020年高被引學者名錄》重點摘要如下:
- 今年有來自60多個國家與地區、共6,167位研究人員入選,涵蓋26位諾貝爾獎得主,包括今年甫獲殊榮的三位學者:Emmanuelle Charpentier(化學獎)、Jennifer A. Doudna(化學獎)、以及Reinhard Genzel(物理獎)。
- 66位研究成果屬「諾貝爾獎等級」的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Citation Laureates)得主。
- 3,896人次研究人員在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資料庫的21個學科領域中表現優異而進榜;而在跨領域項目則有2,493人次入選 - 部分高被引學者表現特別傑出,入選不只一個ESI領域,其中更有9人是同時獲選3個或3個以上類別的高被引學者。
- 雖然美國以2,650人次入選蟬聯高被引學者人數最多的國家,但其相對占比持續下滑,從2019年的44%降至5%。哈佛大學仍是擁有最多高被引學者的研究機構,共188人次研究人員入選;布洛德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學院也都名列前茅,分別有61和53人次高被引學者。
- 中國大陸的入選人數排名持續攀升,今年有770人次(1%)研究員入選,高於2019年的636人次(10.2%);北京清華大學更躋身前10大研究機構,全球排名自19上升到第9,而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也都晉升前段班。
- 澳洲研究機構今年的獲選人數達305人次,表現持續亮眼,主因在於近年來該國研究機構招募大批高被引學者,同時本土人才的入圍數量也不斷增加。
- 在其他國家方面,新加坡今年表現強勁,並以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最具代表性;去年雙雙下滑的德國與荷蘭,今年獲選人數皆增加,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仍位列第五大研究機構,而荷蘭的烏特勒支大學及瓦赫寧恩大學暨研究中心分別有27人次與24人次入選,雙雙晉升頂尖大學之列;至於瑞士生物資訊研究所則新增12人次高被引學者,在研究機構排序中上升20名。
科睿唯安科學事業群資深戰略副總裁Joel Haspel指出:「目前全球科學論文與進展主要由美國與中國大陸所推動,今年也不例外。隨著過去20年來中國大陸著重科學研發,鼓勵研究人員參與全球社群,將研究轉化為寶貴的智慧財產與創新技術,已產出眾多具有高度影響力的高被引論文;美國不僅是世界的科學強國,亦是國際學生進修的主要目的地,中國大陸學生甚至成為美國國際學生最大族群,更讓兩國研究成果與未來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2020年高被引學者獲選人次前十大國家或地區:
排名 |
國家 |
人次 |
占比 |
1 |
美國 |
2650 |
41.5 |
2 |
中國大陸 |
770 |
12.1 |
3 |
英國 |
514 |
8.0 |
4 |
德國 |
345 |
5.4 |
5 |
澳洲 |
305 |
4.8 |
6 |
加拿大 |
195 |
3.1 |
7 |
荷蘭 |
181 |
2.8 |
8 |
法國 |
160 |
2.5 |
9 |
瑞士 |
154 |
2.4 |
10 |
西班牙 |
103 |
1.6 |
2020年高被引學者獲選人次前十大機構:
機構 |
國家 |
入選人次 |
1. 哈佛大學 |
美國 |
188 |
2. 中國科學院 |
中國大陸 |
124 |
3. 史丹福大學 |
美國 |
106 |
4.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
美國 |
103 |
5. 馬克斯普朗克學會 |
德國 |
70 |
6.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
美國 |
62 |
7. 布洛德研究所 |
美國 |
61 |
8.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
美國 |
56 |
9. 清華大學 |
中國大陸 |
55 |
10.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
美國 |
54 |
註:高被引學者所屬機構,乃由研究人員呈報之所屬機構或組織為準。
2020年高被引學者名錄完整名單和執行摘要請見此。
如欲關注更多網路資訊,請追蹤主題標籤#HighlyCited2020
編輯須知:
研究方法
根據2009年1月到2019年12月這11年間的高被引論文數量,我們從21個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領域及跨領域項目中選出超過6千位研究人員。高被引學者名錄的遴選與研究方法來自科睿唯安旗下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之書目計量專家所進行的資料分析,利用InCites™和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按照學術論文出版統計數據及Web of Science引用資料的科學績效量化與趨勢資料所制定。Web of Science是全球最大、中立於出版機構的引文索引及研究資訊平台。
關於科睿唯安(Clarivate)
科睿唯安(Clarivate™)是全球領先的專業資訊服務提供者。今天,科睿唯安銳意進取,為使用者提供值得信賴的資訊與卓越的洞見,幫助客戶解決複雜難題,洞察先機,加速創新步伐。我們的專業知識和解決方案覆蓋創新生命週期的每一個關鍵環節,從學術研究和科學發現,到智慧財產權的管理保護,直至實現創新成果的商業化,涵蓋科學研究、生命科學與製藥、智慧財產權各個領域。更多資訊請參考clarivate.com。